18世紀以前,管道也是竹木管。18世紀后期用鑄鐵管,19世紀90年代開始采用鋼管。輸氣動力開始全靠天然氣井口壓力,1880年后才用蒸汽驅動的壓氣機。20世紀20~30年代采用了雙燃料發動機驅動的壓氣機給天然氣加壓,輸氣壓力從而由6千克力/厘米2上升到28~42千克力/厘米2。輸送距離也愈來愈長。隨著現代科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,以及世界對天然氣需求量的日益增加,促使管道朝著大口徑、高壓力方向發展,出現了規模巨大的管網系統。如蘇聯的中亞細亞-中央區輸氣管道系統,由4條輸氣管道組成,全長94000多公里,年輸量650億立方米;加拿大的管網系統年輸量達 300億立方米。
60年代開始,在天然氣進出口國之間,相繼建造了許多跨國管道,到1977年共有20多個國家建有跨國管道。如由蘇聯經捷克斯洛伐克、奧地利、民主德國到聯邦德國的1780公里的輸氣管道;由奧地利到意大利長774公里的管道;70年代末期施工的由阿爾及利亞經突尼斯、地中海和突尼斯海峽到意大利的全長2500公里的管道等。
1974年全世界約有74萬公里輸氣管道,其中美國為42.3萬公里,蘇聯為9萬公里,歐洲經濟共同體為8.4萬公里。到1983年,世界輸氣管道總長增加到 91.34萬公里。長距離輸氣管道普遍采用壓氣機增壓輸送。
1977年全世界約有2700座管道壓氣站投入運行,總裝機功率為2200萬千瓦。
1983年則增加到3053萬千瓦。輸氣管道在管材選用、提高輸送效率、實現全線自動化等方面的技術也在迅速發展中。
2015-2019年全國天然氣運輸和儲存一體化系統發展五年發展規劃"中,墨西哥能源部宣布將新建12條天然氣管道和一座壓縮站,這12條管道總長5千公里,經過16個州,所需投資總額為100億比索(約合6億美元) 。
截至2018年12月31日,2018年中亞天然氣管道向中國輸氣474.93億標方,同比增長23.08%。
2018年,霍爾果斯區域實現進出口貨運量3574.26萬噸,同比增加23.3%;進出口貿易額1352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22%。貨運量、貿易額分別占新疆關區的60.2%和45.6%,居新疆口岸之首。
中國-中亞天然氣管道全長1830公里,每年從中亞國家輸送到國內的天然氣,約占中國同期消費總量的15%以上,惠及27個省、直轄市、自治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。自2009年12月投產以來,截至2018年12月31日,中亞天然氣管道A/B/C三線累計進口天然氣2476.25億標方。